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智慧的关键时期,他们既像大人又具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特别是初中生独立性发展很快,已经意识到了自己不是“小孩”了,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自尊心、自信心相应地增加起来,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在行动上喜欢仿效成人并把自己当成大人,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心理性断乳”期,这一时期一方面意味着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会不适应新的条件下而产生的困难,需要成人,特别是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中学生由于身体发育的成熟接近成人,因而活泼好动,精力旺盛。但是中学生旺盛精力和动机需要与能力发展水平往往不相适应,这种不适应的矛盾如果是适度的将会促进能力的发展,否则就会失调,就不能够正确地估价自己,因而消极丧失信心,这就需要老师根据中学生的动机,好奇心、兴趣……,所表现的心理特点,较好地解决矛盾。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探索事物或获得知识的认识倾向和需要,中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他们非常想了解各种问题,要亲自接触和经历各种现象和事物,更想自己动手做甚至是冒险行动。就是一般事物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有的同学课堂上注意力特别集中,双目明亮,这说明他们对眼前的事物有尽收眼底的要求,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以心理的呼应,引导他们有条理地思考,给学生恰如其分的指导,使学生获得启迪,强化其探索精神,而在学生眉飞色舞之时,教师则需要恰当地鼓励,高度地理解和学生一起共享其乐,指出前进方向,而不是讽刺挖苦和责备,以至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理。
中学生兴趣广泛、强烈,但是缺乏深度,其兴趣的发展和分化则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这就对学校教育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提出了要求。第一,学校生活要丰富多彩,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重视多方面的教育。第二,正确认识,学生认知和活动上的需要,顺其自然地进行引导。第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和处理。
理想是以现实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的,只要经过努力就能实现的理想,因此我们经常说理想是在拼搏中实现,理想能激发人们的热情,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而为之奋斗,中学生的理想形成与发展一方面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学生认识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制约。一般说来,理想水平较高的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水平较高,他们能把自己的理想和国家、人民、社会的前途联系起来考虑,具有很高的抱负水平,而有些学生认识能力差,学习成绩不高加之周围环境影响,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只能看到具体生活需要,考虑个人眼前利益,目光短浅,抱负水平低,因此教师在很大的程度上,要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鼓励和支持学生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要针对中学生动机发展的特点,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进步提高动机水平,正确地评价自己、他人,使其正当的求知欲、兴趣得到合理满足,让理想在拼搏中,在成功和喜悦中得到概括和升华,这样才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的,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随着中学生独立性的增长,行为的自觉性也在增长,但由于中学生认识水平较低,他们常常会固执己见,盲目地拒绝或顶牛,有时不能控制自己,有时会冲动行事,做出越轨的事情后悔之晚矣,这就特别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原谅,在学生已经知错积极改过,躲避成人特别是老师的批评时,要成全他们,必要时,对其改过的积极行为还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化解痛苦或消极心理。
与自觉性相反的思想品质,除了盲目自信外,是受暗示性的。中学生还具有相当成份的模仿性、从众性,很容易受到别人或外界的影响,轻率地改变自己的主张,表现出动摇,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特别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创造良好的校风、班风,强化善成教育,端正不良行为使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意志力的理解上,中学生还分不清固执与顽强的区别,鲁莽与勇敢的区别,这正是实践学生在“心理断乳”期教育的一个难点,这一难点具有极大的个性差异,不同气质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学生,特别是父母离异学生,常常以不遵守纪律,顶撞老师,不计后果地冒险来表现自己的顽强,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其良好的师德,爱生、育生,充分体现教育的爱。
何为教育爱?所谓教育爱是一种给予之爱,只讲付出,不计报酬,尤其是物质报酬,教育爱,不同于父母之爱,教育爱体现一视同仁,而不分性别、种族、肤色、美丑、善恶、地位尊卑、家庭贫富等都作为教育爱的滋润对象,且爱的层次与学生层次成反比。教育爱更应该将甘霖善于降于那些品行不良、学习成绩差、心理素质差的学生,以普遍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
其次意志的自觉性可通过集体生活内容丰富得到培养,把中学生参加活动的个人积极性引导到关心集体和社会的目标上,亦即通过参与教育使他们形成崇高的愿望和动机,也可以克服行为的冲动性和受暗示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水平,教育的艺术和风格。